本报综合“爸爸,你怎么欠别人钱拖着不还呀,我的同学都在嘲笑我有个‘老赖’爸爸,搞得我无脸见人了。”
前不久,家住郴州桂东的王同学向父亲王某哭诉。看到儿子的情绪低落、一脸的责怪,王某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便主动联系承办法官,借款、筹钱将执行款78900元缴纳完毕。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3月29日公布了这则案件。
欠钱不还态度强硬被法院曝光
王某因做生意需要资金周转,于是向邓某借款,还款期限届满后王某却借故迟迟不还。后来,邓某起诉至桂东县人民法院。桂东县人民法院于2022年12月依法判决王某偿还邓某借款87400元。王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3年2月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判决生效之后,王某仅偿还了8500元,余款78900元一直未偿还。邓某于2023年12月向桂东县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联系被执行人王某,并向其发出报告财产令。王某态度强硬,表示自己在浙江打工,没钱还,并拒绝报告财产,丝毫没有意识到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会给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鉴于王某抗拒执行的恶劣情节,桂东法院将王某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在网上公开发布曝光。
不想影响孩子,两天内筹完钱还了款
数天后,王某主动联系执行法官表示愿意缴纳执行款。短短几天时间王某配合执行工作的态度来了个大转变,法官十分诧异地问其缘由,王某表示,其儿子因此事在学校被同学嘲笑,劝自己把钱尽快还清。因为自己的过错影响了孩子的正常生活,给孩子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王某心里很不是滋味,并且也意识到在信息化的时代,成为“老赖”简直是寸步难行,至此王某心中最后一丝侥幸心理被浇灭,开始找亲朋好友积极筹款。由于王某有正当职业,筹款过程很顺利,不出两天便筹集了全部执行款并联系法官缴纳完毕。
近年来,郴州市法院充分发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作用,采用多种方式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曝光,通过提高失信成本,压缩恶意逃债者的生存空间,让失信、违法者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寸步难行,迫使其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别让“失信”成为限制梦想起飞的铁窗,希望广大群众倡导诚信、重视诚信,积极营造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链接 失信人对子女会有哪些影响
家庭收入和社会地位的影响:失信被执行人可能会受到职业限制,无法从事某些行业,也不能担任国有企业或金融机构的高管,这可能会降低家庭的收入水平,影响子女的生活质量和教育机会。
教育机会的限制:根据限制失信人措施的相关规定,失信被执行人的子女不得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这意味着,如果子女原本有机会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父母的失信行为可能会限制这一机会。
就业机会的限制:失信人的不良记录会被录入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系统。在一些特殊职业和单位的招录中,比如军队、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单位会审查应聘者的家庭背景,包括父母是否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父母的失信行为会影响单位对应聘者的信用评价,进而影响子女的就业机会。
获得信贷和贷款的限制:父母成为失信人后,可能导致家庭整体信用受损。在我国,家庭成员之间的信用状况可能被综合考虑,尤其是对于依赖家庭资助的子女来说,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审批贷款时可能会考虑父母的信用状况,从而对子女获得学生贷款、住房贷款等产生不利影响。
家庭荣誉的影响: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会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上公示,这可能会影响整个家庭的名誉,子女可能会因父母的失信行为在学校或社会中遭受歧视或孤立。
生活质量的影响:失信被执行人会受到高消费限制,这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包括旅游、住宿、交通等方面。
法律责任的误解:虽然父母的失信行为在法律上不会直接影响子女的法律责任,但社会上可能存在误解,认为子女应当为父母的债务负责,这可能会给子女带来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