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2月4日至9日,伦敦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被黑暗的迷雾所笼罩,人们小心翼翼地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进。
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伦敦周边每天都排放超1000吨的烟雾颗粒。
情侣们带着口罩在户外约会连宠物也被迫戴上了口罩
很多活动被迫取消,人来人往都戴着口罩,人们走路都要低头看路,一不留神就会绊倒。1952年12月5日开始的一星期内,伦敦市民开始感到呼吸困难、发生哮喘、咳嗽的症状,伦敦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时爆满。
短短几天时间,英国4000人突然离世,超过10万人感染呼吸道疾病,波及儿童老人,救护车都没法正常工作,数周后又有几千人死亡,共计死亡1万2千多人。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毒雾事件”。
大雾虽然在几天后渐渐散去,但这场如日全食般的黑暗和让人震惊的伤亡数字却让英国人开始深刻反思。
1956年英国颁布了《CleanAirActs》(清洁空气法案),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强制伦敦市区的工业电厂等全部关闭,只能挪到郊区,城市里设立无烟区,伦敦市区一个烟囱被拆除。
英国开始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用灶,家用壁炉改造费政府补贴70%,违反规定的,10-100英镑罚款或3个月监禁。
到了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则进一步降到5天。1993年,所有英国出手的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器减少污染。
2008年2月,伦敦对大排量汽车的进城费升至25镑每天,闹市区停车位月租高达650镑,全球之首,市区车流量得到有效控制。
政府用车几乎绝迹。上到首相,下到部长和议员都自行车,地铁上下班。 当然还有大面积的绿化 60几年过去了,伦敦慢慢的摘掉了“雾都”的帽子,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数万人生命上的血的教训,是英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换来的。而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多地现中度霾,局地重度霾,最低能见度低于1公里,这个成功驱散雾霾的案例,我们照做,也能轻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