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市场呈现分化态势】自今年2月中旬以来,经济逐渐回暖,企业开工推动大宗商品市场整体上涨。然而,由于下游行业回暖速度不同,上游各种商品价格出现冷暖不均现象。尤其是有色与黑色行业,表现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达到112,环比小幅上升0.6%,但同比仍下跌4.9%。随着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下游消费逐步回暖,市场运行开始呈现恢复态势。分项指数显示,各行业基本处于底部向上阶段,这意味着市场信心逐渐恢复,下游生产加工企业需求上涨。这预示着一季度之后宏观经济有望走出平稳回升的势头。不过,行业分化依然存在。在监测的50种大宗商品中,3月份有23种商品价格环比上涨,涨跌面基本持平。这可能对下游不同行业的复苏进度产生影响。【有色市场需求稳步增长】2023年,中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达到7469.8万吨,同比增长7.1%。其中,精炼铜产量为1299万吨,同比增长13.5%;电解铝产量为4159万吨,同比增长3.7%;六种精矿金属量为641.5万吨,同比下降0.5%;氧化铝产量为8244万吨,同比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增长,且增幅高于全国工业投资。进入2024年后,有色金属市场仍然保持良好增势。1至2月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277万吨,同比增长5.7%。尤其是精炼铜产量为194.5万吨,同比增长10.6%,增势进一步加快。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新能源、人工智能技术进步,铜作为关键工业金属之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2024年铜产品供需紧张格局刷新市场预期。英伟达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平台,改变连接方式,采用铜缆高速连接,对铜价产生影响。3月份,电解铜价格环比增长3.3%。月内铜价经历剧烈波动,月末铜价上涨至71925元/吨,整体涨幅为4.54%,同比上涨4.59%。但中国对铜定价能力有限,全球范围内大型铜矿减产消息频传,影响对铜厂的供应。【房地产拖累建材大宗商品】与有色金属市场不同,黑色金属和水泥、玻璃等建材类大宗商品仍处于低迷状态。受房地产行业拖累,这些商品的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0%。相应地,3月份矿产价格指数、水泥价格和玻璃价格均出现下跌。钢铁企业生产力度出现波动,部分企业提出联合减产。国家相关部门将继续开展全国粗钢产量调控工作,推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煤炭产能释放有限】3月份,能源价格指数继续降低。煤炭价格下跌传导至生产端,1至2月份,中国原煤产量同比下降4.2%。部分产区出现主动减产现象。2024年煤炭产能预计保持增长,但释放幅度有限。优质煤炭释放工作仍需保持关注。随着气温回升,火电发电量呈现下降趋势。此外,近期油价出现小幅增长,4月1日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短期内,国际油价可能震荡偏强运行,但持续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
和讯自选股写手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不代表和讯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和讯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和讯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和讯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领和讯Plus会员,免费看更多独家内容:8大财经栏目,最新最热资讯干货独家行情解读,快人一步掌握市场投资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