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北京天坛公园,一群平均年龄 72 岁的老人正在打门球 —— 他们穿着统一的队服,手持球杆,瞄准、击球,动作一丝不苟。作为深受老年人喜爱的 “温和运动”,门球以 “节奏慢、强度低、强社交” 的特点,成为无数老年人晚年生活的 “快乐源泉”。据中国门球协会数据,全国门球爱好者已突破 300 万,其中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超 80%。
75 岁的张大爷是 “天坛门球队” 的队长,他打门球已经 10 年了。“以前退休后没事干,天天在家看电视,身体越来越差,血压高、血糖也高。”2014 年,张大爷在公园看到别人打门球,好奇地加入,“没想到一玩就爱上了。” 现在,他每天早上 6 点就来公园训练,下午还会和队友们研究战术,“门球看着慢,其实很考验脑子,要算角度、算距离,还得和队友配合,比在家看电视有意思多了。”
门球的 “低强度” 很适合老年人。它的场地小(长 20 米、宽 15 米),跑动距离短,主要靠手臂发力,不会给关节带来太大负担。“我们队有个 82 岁的李阿姨,打门球 5 年了,以前走路要拄拐杖,现在不用了,还能跑着捡球。” 张大爷说,门球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让老人们收获了友谊。“以前不认识的人,一起打门球就成了朋友,平时谁家有事,大家都会帮忙。”
为了让门球更 “好玩”,老人们还搞起了 “创新”:有的球队在球杆上刻上自己的名字,有的会举办 “生日赛”,给当月过生日的队友送蛋糕。天坛门球队还和其他公园的球队定期举办 “友谊赛”,“输赢不重要,主要是开心。” 张大爷说,去年他们还参加了北京市老年门球联赛,获得了第三名,“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感觉自己又年轻了 20 岁。”
中国门球协会也在推动门球的 “年轻化”。2024 年,协会举办了 “全国老年门球线上赛”,老人们可以通过直播观看比赛,还能在线交流战术。“未来我们想把门球推进社区,让更多老年人参与进来。” 协会工作人员说。
对于张大爷和他的队友们来说,门球不只是一项运动,更是晚年生活的 “精神支柱”。“每天打门球,身体好、心情好,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张大爷说,他的目标是打到 90 岁 —— 而这,离不开门球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