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灰分盐处理技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实现飞灰中可溶性盐(以氯化钠、氯化钾为主)的高效分离,同步达成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利用目标。当前主流技术体系以FAST工艺与水洗-MVR蒸发-水泥窑协同技术为核心,具体技术路径如下:
FAST工艺(飞灰炉内协同处理技术)
- 脱盐除重系统:依托垃圾焚烧厂现有设施,通过高温热解技术(800-1000℃)分解飞灰中的重金属(如铅、镉)及二噁英,实现污染物的初步脱除与稳定化。
- 分盐回收系统:采用选择性结晶技术,将脱除污染物后的飞灰溶解液通过多级蒸发-冷却工艺,分别在105℃和40℃条件下析出高纯度氯化钠(纯度≥98.5%)和氯化钾(纯度≥97%)晶体,产品质量符合GB/T 5462-2015《工业盐》一级标准,可直接作为氯碱化工原料或钾肥基料。
- 协同热处理系统:脱氯后的飞灰残渣与水泥原料(石灰石、黏土等)按比例混合后,经1450℃高温煅烧生成硅酸三钙等稳定矿物相,重金属被永久固化于水泥熟料晶格中,实现“近零废弃”目标。经测算,该工艺可使飞灰填埋量减少95%以上,年处理能力可达20万吨级,单位处理成本约120元/吨。
水洗-MVR蒸发-水泥窑协同技术
该技术通过三段式工艺实现飞灰的高效资源化:
- 水洗脱氯阶段:采用多级逆流洗涤工艺(水灰比3:1-5:1),通过物理冲洗与化学沉淀双重作用,去除飞灰中95%以上的可溶性氯盐及部分重金属(如锌、铜),洗涤废水经膜浓缩后回用,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 MVR蒸发结晶阶段:运用机械蒸汽再压缩(MVR)技术,在负压环境下通过蒸发-冷却耦合工艺,分别在105℃(NaCl析出)和40℃(KCl析出)条件下实现盐类的高效分质结晶。该工艺热效率达85%以上,较传统蒸发技术节能40%,所得晶体纯度符合GB/T 5462-2015标准。
- 水泥窑协同处置阶段:脱氯后的飞灰残渣经烘干、粉磨后,作为水泥生产原料替代部分黏土与铁质校正原料,在1450℃高温下完成重金属固化与二噁英彻底分解,最终生成符合GB 175-2020《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的成品水泥。该技术路线年处理成本约14元/吨水,单条生产线可年产工业盐2.5万吨、肥料级氯化钾4000吨,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技术优势对比:
- FAST工艺以“炉内协同”为核心,实现飞灰处理与水泥生产的深度耦合,资源化利用率高,但设备投资较大;
- 水洗-MVR技术路线工艺成熟度高,盐类回收纯度高,且MVR技术显著降低能耗,适合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两种技术均可广泛应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危废处置中心及水泥生产企业,推动飞灰从“末端处置”向“资源再生”的转型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