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9月25日收盘,阳光电源(300274.SZ)股价达到了159.84元/股,公司的总市值一举攀升至3314亿元,创造了自2011年上市以来的新高,成为A股光储板块的市值领军者。回顾8月25日,阳光电源的市值仅为2127亿元,而彼时光伏指数(884045)中仅有阳光电源一家市值突破2000亿元。短短一个月,阳光电源的市值便增长了超1000亿元,令人瞩目。3314亿元的市值不仅超越了光伏指数(884045)中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公司的总和,也显示出阳光电源在行业中的强劲表现。
具体来看,隆基绿能以1346亿元的市值紧随其后,而设备制造企业先导智能(300450.SZ)以1019亿元的市值跻身第三,超越通威股份(600438.SZ),后者的市值为989亿元。与光伏行业其他企业在持续亏损的背景下,阳光电源的基本面却表现坚韧不拔。今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实现营业收入435.33亿元,同比增长40.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77.35亿元,同比增长55.97%。
储能系统作为阳光电源的主要收入来源,亦是其盈利能力最强的业务。今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在储能系统产品的出货量上遥遥领先。根据行业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发布的最新数据,阳光电源、特斯拉(TSLA)、比亚迪(002594.SZ)名列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的前三名。阳光电源的管理层对储能市场的未来增长空间持乐观态度,在8月25日的电话会议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发货量已接近去年全年,下半年发货量可能还会超过上半年。未来几年,全球储能市场的复合增长率保守估计为20%,乐观估计则为30%。”
然而,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阳光电源在经营方面仍面临一定的风险。例如,应收账款的周转风险、毛利率的降低风险,以及新能源项目投资开发的风险等。阳光电源的电站投资开发业务往往涉及金额较大且回款周期较长,因此存在回款风险。截至今年上半年末,阳光电源的应收账款较上年末减少了0.79%,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为23.23%。
除了主营业务的稳定表现,阳光电源近期还宣布布局“蓝海”的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电源市场,受到多家券商机构的高度关注,认为这为公司的成长空间打开了新的大门。阳光电源正在为高性能计算中心提供供电解决方案,并已成立AIDC事业部,力争在明年推出相关产品。
尽管如今这位A股光储板块的市值“一哥”在市场上备受追捧,但其股价也曾经历过剧烈波动。回顾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阳光电源因“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光伏平价上网等利好消息,业绩与估值双双攀升,股价在三年内上涨超过20倍。然而,随后的预期与估值过高,以及业绩“暴雷”等因素,使得公司股价在2022年至2023年间持续下跌。
阳光电源的成功不仅源于其在储能市场的领先地位,也得益于其不断创新和开拓新业务的决心。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阳光电源的未来前景无疑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未来,阳光电源将如何继续保持其在光储板块的领先地位,以及其新布局的AIDC电源业务能否为其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值得市场和投资者的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