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脱口秀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形式,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而在这股浪潮中,有一个年轻的声音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就是年仅21岁的北大学霸谢谢。曾经在衡水中学(衡中)经历过严格教育模式的他,如今通过幽默的段子和真诚的表达,成为了脱口秀界的冉冉新星。谢谢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学习与努力,更是关于如何用幽默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衡中模式下的成长
谢谢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的他便是父母眼中的“好学生”。在幼儿园时,他考了一次满分,令父母欣喜不已,之后“考个好成绩”的目标便深深扎根在他心中。然而,进入衡中后,这一切都变得不再简单。高一时,他因为忘记涂答题卡而成绩滑落至全班倒数,这让他倍感压力。为了不让妈妈在家长会上丢脸,他每天坚持早起,努力学习,甚至将吃饭的时间压缩到5分钟。
在衡中度过的三年,虽然他在学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功考入北大,但他内心却始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进入北大后,他发现自己在一众外语专业的同学中,成绩并不突出,这让他倍感失落。为了寻找自我,释放压力,他开始尝试写段子,借此来解构自己的困惑。
脱口秀的启蒙
在备战高考的紧张生活中,脱口秀成了他的精神寄托。每当遇到烦恼时,他的第一反应便是:“这能不能当素材用?”在追看《脱口秀大会》的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思路:通过写关键词、画树状图、总结逻辑,最终提炼出能够引发观众笑声的段子。
这不仅是对生活的调侃,更是他自我思考的一种方式。曾经,他的姥姥、姥爷相继去世,面对亲人的离去,他感受到深刻的无力感。于是,他把对生死的思考融入段子中,反映出生活的真实与无奈。比如:“18岁没毕业、没工作、没车没房,有一块自己的墓地。”通过幽默的方式,他让观众在笑声中反思生命的意义。
自信与社交的挑战
然而,脱口秀的舞台并没有让谢谢变得无所畏惧。尽管他在舞台上表达得十分自如,但下了舞台,他依然是那个“社交恐惧”的男孩。在一次与周星驰的见面中,他因为担心别人不认识自己而默默无言,直到行程结束才意识到错失了与偶像交流的机会。
这种不自信不仅体现在社交场合,甚至在演出时也会影响到他。他时常会因为观众低头玩手机而感到不安,心中不断冒出疑问:“是我讲得无聊吗?”这种敏感使他对外界的评价格外在意,但也让他在创作中更加真实和真诚。
从校园到舞台的蜕变
高中毕业后,谢谢立刻加入了北京大学的脱口秀社团——趣听,开始了他的脱口秀之路。这个社团当时只有二十多个人,大家相互交流、互相激励。社团的宽容氛围让他得以在舞台上不断尝试,发展自己的风格。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他的段子越来越成熟,观众的反响也愈发热烈。
然而,随着社团的壮大,挑战也随之而来。社团成员对演出的期望不断提高,观众的口味也越来越刁钻。谢谢和他的朋友们开始频繁参加开放麦,接商演,甚至为了准备比赛一周演出多达二十场。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实践中,他逐渐找到了自信,意识到学业与梦想并不冲突。
未来的展望
如今的谢谢,已经从那个听话的“好学生”蜕变为一个勇于表达自我的脱口秀演员。他相信,讲自己的故事就能引起共鸣,未来的他将继续在脱口秀的道路上前行。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人通过幽默看到生活的美好,并在笑声中思考人生的意义。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年轻的谢谢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无论经历怎样的挫折与挑战,只要坚持自我,勇于表达,就能在生活的舞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光彩。通过他的故事,我们也许能够更好地理解,幽默不仅仅是笑声,更是面对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