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许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突然发高烧、不愿进食,喉咙里甚至长出了“小泡泡”,这让不少家长感到焦虑不已。这些症状可能是病毒性咽峡炎的表现,也被称为疱疹性咽峡炎。那么,这种病究竟是什么呢?
病毒性咽峡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EV71)或腺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影响儿童的咽峡部位,包括喉咙后部、软腭和扁桃体等。该病的典型症状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初期(1-2天),孩子可能会突然高烧,体温可高达39℃至40℃,伴随喉咙痛、拒绝进食(尤其是婴幼儿)、头痛和肌肉酸痛,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高峰期(2-4天),喉咙内会出现灰白色的小疱疹,1-2天后可能破裂形成黄色溃疡,此时孩子会感到明显的喉咙疼痛,吞咽困难,甚至流口水,情绪烦躁。恢复期(4-7天),溃疡逐渐愈合,体温恢复正常,食欲也会逐步改善。
对于病毒性咽峡炎的治疗,家长需要对症处理,因为这是由病毒引起的感染,抗生素是无效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症状,支持孩子舒适度过病程。退热止痛方面,可以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退烧药。口腔护理可以采用温盐水漱口或使用喷剂来缓解喉咙疼痛。此外,饮食上建议给予清淡、温凉的流质食物,如米汤、果汁和酸奶,避免辛辣和烫食。同时,确保孩子有充足的休息,多喝水,以预防脱水,保证良好的睡眠以助力恢复。
在预防方面,家长可以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措施。首先,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和外出回家后。其次,餐具和毛巾应定期煮沸消毒,玩具和门把手等常用物品也可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若家中有感染者,应进行居家隔离,直到症状消失后再继续隔离一周。同时,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场所,如游乐场等。
当然,家长还需警惕一些严重的症状,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孩子拒绝喝水或进食超过24小时,出现脱水迹象(如无泪、尿少、精神差);高热超过39.5℃且退烧药效果不佳,或发热持续超过3天;出现抽搐、嗜睡、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症状;或出现呼吸急促、胸闷、脸色苍白等心肺异常表现。
温馨提示,病毒性咽峡炎虽然来势汹汹,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自愈的。家长无需过度焦虑,做好日常护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识别重症信号,才是最重要的。保持冷静,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的恢复环境,让他们更快地走出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