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劲强医生:秋凉后痉挛性斜颈加重?中医秋主收引理论与颈部养护三不做指南
创始人
2025-09-27 20:03:52
0

盛劲强医生咨询:156-0089-6344(同微步信)

进入秋季后,许多痉挛性斜颈患者的症状明显加重:脖子不自主地扭转、拉扯,肌肉紧绷得像根弦,甚至伴随头晕、肩颈酸痛。为什么会这样?中医说,这和“秋主收引”的自然规律密切相关。

《黄帝内经》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轮回中,秋季的核心是“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天地万物从蓬勃生长转向收敛闭藏。人体的气血、筋脉也会顺应这个规律:夏季外浮的阳气逐渐向内回收,体表的毛孔闭合,气血运行从“发散”转为“内收”。

但这种“收引”若过度,就会成为健康隐患。颈部是连接头部与躯干的关键部位,中医称其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行于此),又是“筋脉汇聚之所”(颈部有斜方肌、颈夹肌等多条肌群)。当秋季“收引”之力作用于颈部时,若颈部气血不足、筋脉失养,原本松弛的肌肉、肌腱就会因“收引过度”而变得僵硬、挛急,甚至出现不自主的扭转——这正是痉挛性斜颈在秋季加重的根本原因。

简单来说:秋凉不是“病根”,而是“诱因”。它通过影响人体气血运行和筋脉状态,让原本就存在问题的颈部“雪上加霜”。

知道了“秋收引”与痉挛性斜颈的关系,养护颈部就有了方向。中医讲究“未病先防”,与其等症状加重再补救,不如从日常细节入手,避开三个最易诱发或加重颈部痉挛的习惯。

第一不做:露颈贪凉,让寒邪“钻空子”

秋季早晚温差大,街头常能看到“短袖+露颈装”的年轻人。但颈部皮肤薄、血管丰富,却几乎没有脂肪保护,是人体最怕冷的部位之一。中医说“寒主收引”,当寒邪侵入颈部,会直接刺激局部血管收缩,导致气血运行受阻——就像水管被冻住,水流变慢甚至停滞,肌肉、筋脉失去了气血的温煦和滋养,自然会“紧张挛缩”。

第二不做:怒极伤肝,让“气”把脖子“拧歪”

秋季万物凋零,人容易陷入“悲秋”情绪;工作压力、家庭琐事也可能让人焦虑、易怒。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主筋”——肝脏的功能直接影响情绪调节和筋脉状态。若长期情绪紧张、愤怒,会导致“肝气郁结”,气郁则血瘀,筋脉失去气血的濡养;同时,“怒则气上”,情绪激动时气血上冲,颈部肌肉会因紧张而僵硬,甚至诱发或加重痉挛性斜颈的“抽动”。

第三不做:辛燥伤津,让“燥”把脖子“烤干”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易“秋燥伤阴”。但有些朋友习惯用吃辛辣食物(辣椒、花椒)或喝烈酒来“驱寒”,却不知这些辛燥之物会耗伤体内阴液。中医说“阴血同源”,阴液不足会导致血液黏稠、运行缓慢;而“肝藏血”,肝血不足则无法濡养筋脉——“筋失濡养则挛急”,颈部肌肉就像缺水的绳子,自然会紧绷、痉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