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拿到证了!这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近日,在吉林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集中办理现场,回迁居民刘大爷捧着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指腹反复摩挲证书字迹,满脸笑意。这一幕,是桦甸市人民法院联合多部门推进“暖心工程”,为回迁户解决房产证难题的生动缩影。
事情源于2025年初,桦甸法院在办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执行案时,依法轮候查封了涉事房地产公司百余套房产。随着查封顺位“升级”为首封,多名回迁户提出执行异议。法院调查发现,该小区百余户居民已入住多年,但因房企资不抵债、被多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房产仍在房企名下,“办证难”成了居民共同的“心病”。
“既要护好申请执行人权益,更要圆回迁户‘持证梦’。”桦甸法院摒弃“机械司法”,启动“两步走”方案:一方面反复与申请执行人沟通,争取理解支持;另一方面牵头发起联动,联合街道、开发商、不动产登记中心组建专项工作组,梳理“办证堵点”、列明“责任清单”、打通“流程壁垒”。
为让居民少跑腿,工作组把“一站式服务”送上门:街道干部下沉社区收材料、教填表;开发商加快完善权属证明;法院干警集中审核材料、批量办理解封;不动产登记中心优化流程,各环节专人引导。各部门协同发力,将“烦心事”办成“暖心事”。
截至目前,桦甸法院已为130余户回迁户解除房屋查封,助力居民拿到房产证,剩余住户办证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下一步,桦甸法院将推动“临时协作”转为“长效机制”,持续破解不动产登记难题,让更多家庭实现“住有所居、居有所证”。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美佳
责编 张添奥
二审 丁美佳
终审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