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60年,邓华携家人在成都游玩时偶见一首诗:这不就是为我写的
创始人
2025-10-04 15:53:44
0

1960年6月4日,邓华和家人抵达了他们的新起点——成都。随着他的转业,邓华被安排担任四川省副省长。30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深深与军队和战士们结下了不解之缘,绿军装、武器、军营,都让他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几个月前,当总政治部的领导通知邓华,中央决定让他转业到地方时,邓华的内心不免沉了一下。以往无论接到什么任务,他总是毫不犹豫地执行,但这一次,要求他离开军队,让他感到舍不得。于是,他试探性地提出是否可以到军事院校学习,以便继续和军队保持联系。然而,这一请求没有得到同意,邓华心中的不满瞬间爆发。他命令妻子李玉芝将所有的军服送去染黑,打算彻底和过去告别。李玉芝劝他三思,然而邓华却坚定地说道:“从此永远脱离军队。”

为了更好地投入四川的工作,邓华带着家人来到了成都。正式上任之前,他先带着家人参观了四川的名胜古迹。其中,在新都县的桂湖,他偶然读到了一首诗,诗意深深打动了他。他感叹道:“这不就是为我写的吗?”

邓华抵达成都后,省政府副秘书长和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早已在车站等候。随后,他们一行人驱车前往邓华的新居——位于前卫街四十四号的住所。在休息了几天后,邓华前往金牛坝,拜访了西南局的第一书记李井泉。在简短的问候之后,邓华被安排了工作——省委决定让他负责农机工作。由于邓华没有地方政府工作的经验,省委为他安排了两名得力助手,一位是负责农业的廖志高,另一位是农业机械厅厅长苗逢澍。

从李井泉处离开后,邓华让司机停在了新华书店前。他走进书店,出来时手中抱着一大堆书籍,诸如《农机手册》和《发动机构造原理》等。这些书籍内容专业而深奥,邓华告诉司机,他要深入学习农机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一领域拥有发言权。

在上任之前,邓华希望能借此机会多了解四川的风光。一天,他带着家人来到桂湖,这里清新的景色和美丽的荷花池让人陶醉。在湖心的小岛上,邓华被一座名叫“升庵祠”的建筑吸引。岛上的杨升庵雕像引起了邓华的兴趣。邓华的儿子邓贤诗好奇地问起杨升庵的事,邓华便讲述了杨升庵的历史。他提到,杨升庵是明代的著名政治家和学者,父亲杨廷和也是朝廷重臣。杨升庵在年轻时被贬至云南永昌卫,但他并未自暴自弃,而是为民请命,弘扬中原文化。

邓华带着家人参观完升庵祠后,继续讲述杨升庵的故事,尤其是他在云南30年的坚韧生活,感叹道,杨升庵在逆境中依然坚守信念,努力为百姓谋福利。离开桂湖公园时,邓贤诗在茶馆旁的小摊上淘到了一本杨升庵的诗集。他高兴地跑进茶馆,兴奋地把书递给父亲。邓华接过书,翻开一篇篇诗文,忽然,他的目光停在了一首名为《春兴》的诗上:

遥岑楼上俯晴川,万里登临绝塞边,

碣石东浮三绛色,秀峰西合点苍烟。

天涯游子悬双泪,海畔孤臣谪九年,

虚拟短衣随李广,汉家无事勒燕然。

邓华看后不禁惊讶,这首诗简直像是为自己写的。虽然他已经离开了军队,但他并没有消沉。为了更好地完成副省长的工作,邓华经常带着工作人员奔波各地,几乎没有时间休息。

1962年6月初,李井泉亲自前来看望邓华。这时,邓华已经在四川工作了两年。李井泉关心地询问邓华的身体状况,并对他在四川的工作表示了肯定,特别是他提交的报告有很高的分量。邓华已经走访了60多个县市,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

然而,邓华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到1962年底,他的体重从原来的120斤下降到仅有70斤。1979年7月,邓华的旧病复发,再次住进医院。成都军区领导得知情况后,特意送来进口的高效抗菌素,邓华用药后,身体状况有所好转。

一天,军事科学院卫生处的张钟处长来到医院,看望邓华并询问抗菌素的疗效。原来,张钟是为了给一名危重病人急救而来。那名孕妇李馨香从农村来探亲时,突然患上了急性特殊病,生命危在旦夕。听到这个情况,邓华立刻决定将自己的药物提供给她使用。他毫不犹豫地说:“你把我的药拿去,说不定会有帮助。”张钟感动地犹豫了一下,邓华却挥挥手说:“别管我。”

最终,那位孕妇得救了,几个月后顺利诞下一个健康的男孩。即便自己身患重病,邓华依然心系他人,这让张钟深受感动,想起了战争年代邓华为战士们舍己为人的事迹。

1980年5月7日,总政治部发布了《关于邓华同志问题复查结论的通知》。此时,邓华已经在医院卧床,身体非常虚弱。当他得知这一通知时,依然关心党的工作。听到儿子说“军事科学院已经传达了”时,邓华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他断断续续地说:“我真想为党为军队再做点事情,可惜来不及了。”

同年7月3日,邓华因病去世。虽然他离开了军队,但在四川的工作中,邓华依然为党和军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