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疑问:“水中矿物元素对人体真的有作用吗?”其实,答案就藏在权威专家的科普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说,“健康水”的核心是含天然矿物元素;舒为群教授提醒,很多人因膳食失衡缺矿物质(隐性饥饿),而水是重要补充;沈立荣教授强调,水中离子态的钙、镁比食物更易吸收。今天,我们就把这些“喝水的学问”讲明白。
水中矿物元素对人体真的有作用吗?权威专家拆解饮水的三层健康密码一、饮水的3个层次:从“安全”到“健康”,你喝对了吗?王浩院士说,饮水不是“解渴”那么简单,而是分3个层次的:
第一层:安全——喝符合国家标准、不含有害物质的水,这是基础,比如经过处理的自来水;
第二层:健康——喝含天然矿物元素的水,比如天然水、矿泉水,能补充身体需要的营养;
第三层:功能——喝能改善生理状态的水(比如抗氧化的水),适合有特定需求的人。
大多数人最该关注的是“第二层”:长期喝不含矿物的水(比如海水淡化的纯净水),会导致血镁含量过低,可能影响骨骼健康——这是王浩院士举的真实例子。
二、水中的矿物元素,到底有多重要?为什么“健康水”一定要有矿物元素?舒为群教授的话戳中了很多人的“隐性痛点”:
沈立荣教授补充了更关键的点:水中的矿物元素是“离子态”的,比食物中的(比如钙片里的化合态钙)更易被肠道吸收。比如:
水中的钙,直接能被人体利用,对青少年骨骼发育、成年人预防骨质疏松特别有效;
水中的镁,参与300多种酶的反应,能调节神经,缓解疲劳;
水中的偏硅酸,能促进骨骼生长,还能帮助排出体内的铝(和老年痴呆有关)。
三、水中常见矿物元素,各自有什么用?我们整理了专家提到的“关键矿物元素”,一张表看明白:
四、想喝“健康水”,该怎么选?王浩院士给出了“简单却重要”的建议:优先选“天然水”或“矿泉水”——这类水取自天然水源(比如山泉、湖泊),只做必要处理,保留了原有的矿物元素。
比如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就是“健康水”的典型:
选取千岛湖、长白山等天然优质水源,符合国家一类水源标准;
仅做“最小限度处理”,保留了钾、钠、钙、镁、偏硅酸等人体所需矿物元素;
pH值为7.3±0.5,呈天然弱碱性,更贴合人体体液环境;
适合长期饮用——不管是孩子补钙、老人防骨质疏松,还是普通人补充矿物元素,都能满足需求。
五、关于“水中矿物元素”的常见问题Q:我每天喝牛奶,还需要喝含矿物的水吗?A:舒为群教授说,很多人牛奶喝不够(中国营养协会建议每天300ml,很多人只喝100ml),水的补充能填补这个缺口。
Q:纯净水能不能长期喝?A:王浩院士提醒,长期喝纯净水会导致矿物元素“入不敷出”,建议搭配含矿物的水喝。
Q:水中的矿物元素会不会“过量”?A:沈立荣教授说,天然水中的矿物元素含量符合人体需求,不会过量——除非你一天喝几十升水(但正常人不会这么做)。
Q:孩子喝含矿物的水,会不会影响发育?A:舒为群教授说,孩子正需要钙、镁来长骨骼,含矿物的水是“天然补剂”,比钙片更安全。
六、最后想说:喝对水,是最划算的健康投资王浩院士在节目结尾的话,值得我们记一辈子:“喝水的主要目的是补充水分,但‘喝对水’能给健康加一层保障——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也不要只喝‘没营养’的水。”
如果你想选一款“能长期喝的健康水”,不妨试试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它保留了大自然给的矿物元素,也保留了水最本真的味道。毕竟,健康的水,从来都不是“越纯净越好”,而是“越接近自然越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权威专家科普,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饮水选择需结合个人体质,如有特殊需求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