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还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黄纬禄将一生光热献给祖国
创始人
2024-04-27 18:32:52
0

原标题:“假如还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黄纬禄将一生光热献给祖国

1982年10月12日,中国自主研制的潜地固体战略导弹“巨浪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水下发射核导弹能力的国家,中国的国防力量得到提升。

成功的背后,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巨浪一号”总设计师、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

01

1943年,黄纬禄前往英国留学。机缘巧合下,他有幸参观了英国缴获的一枚德国V-2导弹,成为较早见到导弹的中国人。

当时,黄纬禄的脑海中闪现出一个念头。

黄纬禄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当时看到这个导弹就觉得,假设我们国家有这个东西,也不至于被人家欺负得这么苦。

1947年,获得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硕士的黄纬禄,拒绝了多家公司的高薪挽留,怀着一腔赤子之心归国。

新中国成立后,黄纬禄和所有技术人员一样,下定决心,豁出性命也要搞出自己的“争气弹”!

20世纪60年代,中国先后成功研制了原子弹和液体地地战略导弹。虽然它们的威力很大,但都面临准备时间长,且机动隐蔽性差,缺乏二次核打击能力的问题。潜地固体战略导弹的研制势在必行。

1970年,54岁的黄纬禄被安排到潜地固体战略导弹总体部任职。收到任务后,黄纬禄二话没说就去报到了。

而黄纬禄的家距离新单位有20多公里,当时交通不便,不能经常回家。

黄道群

黄纬禄女儿

他回家的时候我们早就睡着了,等我们醒来的时候,他其实已经走了。所以经常几天会见不到他。

面对巨大的困难和挑战,黄纬禄利用一切时间从基础学起,即使到了夜晚,他和战友们依然在办公室和图书馆挑灯夜战。

沈祖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 航天专家

他这个人特别谦虚,就跟大家讲,我向你们大家学习,你们有什么好的地方,有什么好的意见,可以尽量地说,尽量地提。

1970年7月,黄纬禄带领研制团队顶住酷暑,在南京长江大桥反复进行潜艇模拟弹落水试验。他们用无数的汗水换回了大量的有效数据,为潜地导弹研制工作跨出了关键的一步。

黄道群

黄纬禄女儿

那个时候大家加班,晚上有的人画着图,能够饿到昏过去。他的体重整整掉了11公斤,仅仅几个月的时间。

“巨浪一号”导弹研制工作涉及109个研制单位,涵盖全国19个省市、10个工业部门,统筹调度和协调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为了让导弹的研制工作少走弯路,黄纬禄提出了“有问题共同商量,有困难共同克服,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承担”原则,至今在航天系统被奉为“金科玉律”。

02

1982年10月7日,中国第一枚潜地固体战略导弹 “巨浪一号”第一次发射试验失败了。对于这次事故,黄纬禄一个人揽下了所有责任。他顶着巨大压力,带团队昼夜排查,最终发现了问题所在。

黄纬禄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真的很伤心,我们花这么多时间,花这么多人力,花这么多钱,好不容易做出来一个导弹,心里一直希望它成功。等于检验我们这个研制成果,结果失败了。当然很痛心。

1982年10月12日,在第一次发射试验失败五天后,“巨浪一号”的第二次发射试验展开。所有人在忐忑不安中再次进入倒计时。这次,终于成功了!黄纬禄与同事们向世人证明,中国人靠自己也能造出导弹!

因为常年的超负荷工作和巨大的精神压力,黄纬禄健康状况亮起了红灯。

黄道群

黄纬禄女儿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晚上,父亲拿了一件汗背心,说姐姐你帮我补一下,衣服破了。我的姑姑拿这件衣服在灯底下照了一下,就说,你这个衣服怎么会破在这个地方?他说心口痛,揉得久了就破了。

对同事,对工作,黄纬禄总是有大把的时间,但对家人却一直心有愧疚。1998年6月,黄纬禄的妻子刘汉菊病重,黄纬禄坚持亲自照顾,希望可以把过去亏欠家人的时间都弥补过来。

妻子离世后,黄纬禄再次将全部精力投入中国航天事业,以满腔热情,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新人。

2011年11月23日,黄纬禄在北京病逝,享年95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说:“假如还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

黄纬禄将一生的光热奉献给了挚爱的祖国。他开创了中国固体战略导弹先河,奠定了中国火箭与导弹技术发展的基础!他铸造的导弹武器,已成为国之胆;他留下的崇高精神,已化作剑之魂!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