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铁4号线东南角站文物展厅将于9月30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创始人
2025-09-29 01:23:22
0

天津北方网讯:930日,位于地铁4号线东南角站的天津卫故城东城墙遗址文物展厅将正式对公众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周三至周五1000-12001300-1600。周六周日、节假日1000-12001300-1800。每周一、二闭馆。市民可乘坐地铁4号线或2号线至东南角站参观,也可由东南角站E出入口进入参观。

文化窗口展示轨道上的城市记忆

展厅内21米长、2.1米高的城墙遗址清晰呈现原始土层肌理,80米长的坡道宛如时空隧道。同时,展厅专门设置施工工艺展示区,裸露的钢结构支架与弹簧装置直观呈现保护工程的匠心,让市民深入了解建设者如何在复杂条件下平衡地铁建设与文物保护。东南角站周边商业繁华、人流量大,文物展厅开放后,站内可逛展厅,出站可逛老城厢,文物展厅这一文化锚点,不仅可以让老城厢的历史可触可感,更可以地铁流量为纽带,将古文化街的非遗体验、仁恒伊势丹的现代消费、夜市的烟火气串联起来,形成看展厅逛古街品美食购潮物的文化新体验,丰富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

地铁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双赢

2017年,在地铁4号线东南角站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天津古城墙基遗址与地铁施工范围的重叠。文物部门表示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天津城市考古的最重要发现,应实施原址原状保护和有效展示利用。面对地铁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双重难题,天津轨道交通集团与文物部门通力协作,历经多次方案优化与技术攻坚,最终创新提出车站与遗址共存地铁+博物馆的解决方案。通过空间布局的精准规划,既保障了4号线与2号线的换乘功能,也为文物发掘与保护提供了必要条件。

原址原位原物守护城市历史层积

故城墙是天津建卫620余年来的实物见证,其标高、土层结构均承载着从明代防御工事到清代防洪改造的历史信息。遗址周边还发现了1906年天津开通的全国首条有轨电车轨枕遗迹,形成古代城墙近代电车现代地铁的立体时空叠印,一旦移动,其历史层积的真实性将不复存在。与其他城市采用的迁移复建方式不同,天津此次选择了更具挑战的原址原位原物保护路径。

五步法攻克地下保护难题

为守护这份珍贵的历史层积,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面对富水软土地层、列车震动干扰、作业空间狭小等难题,项目团队创新研发五步施工法:先用钢板为城墙穿铠甲做垂直保护,再以顶管法搭建混凝土临时脚,随后用特制板托举城墙,开挖后安装44组弹簧支座,可将列车震动削减至安全阈值的十分之一,最后切断临时连接,让城墙平稳坐落于永久结构之上,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在运营地铁车站内对地下文物进行原址原位保护。对地铁建设同行而言,展厅项目提供了一份珍贵的解决方案,它证明了在城市建设中,文物保护不是绊脚石,而是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实现与工程建设的和谐共生。

轨道交通网联接津派文化

对天津这座城市而言,展厅不仅填补了天津卫城墙实物展示的空白,地铁+博物馆模式实现了交通与文化功能的有机融合,更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传承模式——让文物走出博物馆的玻璃柜,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天津卫故城东城墙遗址文物展厅,正是这样一座连接天津前世今生的桥梁,它将带着六百年的城市记忆,陪伴着每一位乘客,驶向更美好的未来。

以东南角站为代表,天津轨道交通全网正以一线一色一主题,一站一景一故事的理念,将城市记忆融入每个空间,成为串联历史文化的黄金线路。

(津云新闻记者刘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