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蓉城的崛起如同一记响亮的警钟,敲醒了整个中国足坛的神经。三年的时间里,在韩国籍主帅徐正源的带领下,这支升班马被锻造成中超最坚硬的钢铁之师。2024赛季他们在中超取得第三名,同时首度亮相亚冠精英赛附加赛,甚至在三线作战中依然保持了争冠的希望。现场的胜负一场一场地证明:真正的豪强,永不在密集赛程中掉链子。这背后到底是怎样的运作逻辑使他们实现三线不掉线的奇迹?
今年成都蓉城的引援力度并不算大,甚至在很多时候还不及中游球队的预算。更何况与豪门如上海海港、上海申花、山东泰山相比,他们在外援卡隆受伤后并未再引援补充,也没有租借顶替,甚至还把一些实力派球员在夏窗租出或转走。尽管如此,他们仍然能够在联赛、亚冠和国内杯赛三条战线上保持竞争力,难道不值得人们为之惊叹吗?
如果本赛季从来没有夺得中超冠军的目标,蓉城的含金量依然异常突出。因为投入并非最大、阵容也谈不上最强,常态化的外援数量甚至只有四人,甚至有时只有三外援上阵,几乎很少达到五外援的程度。在阵容高度不整齐的情况下仍能交出亮眼的成绩,正是沈浸在冬训体能储备中的汗水和坚持。徐正源提出的思路很直白:以高强度的冬训来锻炼体能,借助韩国的训练标准让球员们在身体对抗、节奏控制和耐力方面提早适应。正是这种“以战养战”的训练模式,使得蓉城的将士们在高强度对抗来临之前就已经具备了应对能力,很多人因此称之为奇迹。
如果把体能视作优势,那么蓉城的韧性文化就是他们的系统软件。主教练徐正源在更衣室多次强调,竞技体育不会说谎,汗水付出多少,回报就有多少。这一信念已经融入球队的血脉:罗慕洛重伤休战半年,他们没有放弃他,反而继续给予信任,甚至以每天双倍的训练量推动他复出;韦世豪带着争议加盟,却靠比赛中的进球证明自己。这些都构成了他们的精神底色。此刻他们还能取得哪些值得庆祝的成绩?答案是:仍有争冠的希望,且与榜首的差距并不大,只需在关键场次中再把握机会。
在亚冠赛场,面对来自韩国的强敌江原FC,蓉城仍以高效反击拿下胜利,体现出徐正源推崇的竞争互助机制。球队要求每一个位置上的球员都保持最佳状态,激烈的内部竞争促使每个人不断进步。这种既能单兵作战、又能团队协作的特质,使蓉城成为中超最难破解的战术谜题之一。黄强歪谈体育也指出,成都从中乙、到中甲、再到中超,甚至在亚冠连续击败强敌的过程,给本地球迷乃至四川球迷带来了极大的安慰与自豪。全国球迷的支持,让他们意识到亚冠不仅仅是俱乐部的荣光,更代表着国家最高水平的较量。无论国内对手再强,他们都不能在海外赛场让国人失望,这种信念正是总经理、主教练与球员共同的心声。
这座城市的崛起,向世界证明了一个道理:没有大牌球星、也没有金元堆砌,同样能够凭借体系的力量取得胜利,靠韧性走出困境。这正是徐正源所说的“成为中超的榜样”的深层含义:不是追逐眼前的热度和网红效应,而是以青训为根基、尊重竞技规律,才能让绿茵场重新燃起希望之火。你们怎么看待这样的路径选择?
本文为黄强歪谈体育原创文章,信息与图片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作者删除。